iNFTnews iNFTnews
  • 首页
  • 7*24快讯
  • NFT导航
  • 联系我们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AI › 面对AI“龙卷风”破坏力,白宫“软着陆”欧盟“硬防御”

面对AI“龙卷风”破坏力,白宫“软着陆”欧盟“硬防御”

liurui
2023-05-08 13:56:42AI阅读 13,724

ChatGPT的风靡与风险将OpenAI的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送进白宫,他被蹲守在美国总统府邸的记者们围追,面对5月4日白宫发起的AI风险治理会议,奥特曼很官方地给出“重要也很及时”的回应,自信的反复强调“我们可以应付”。

与奥特曼一起被白宫邀约的还有谷歌、微软、Anthropic这三家AI公司的负责人,他们与美国总统拜登、副总统哈里斯及高级政要会面,阐述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

总统都在关心AI的风险了,美国看似十分重视AI安全,但其实还没有一部直接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出台,政府部门仍处于听取建议的阶段。相反,欧盟更为果决,将在5月、6月推动欧洲《人工智能法》的出台进程。

面对AI“龙卷风”释放出的破坏力,西方国家在监管层面并未站在同一个阵营,美国释放出宽容的“软着陆”姿态,欧盟则打算以立法“硬防御”。

白宫召集AI“四巨头”

5月4日,谷歌、微软、OpenAI、Anthropic四家公司的主要负责人齐聚白宫,他们所在的公司几乎掌握了当前人工智能领域最领先的技术与人才。

AI“四巨头”一同出现在美国总统府邸,出席由副总统哈里斯主持的AI风险治理会议,会议内容包括企业对政策制定者更透明地介绍其人工智能产品,评估人工智能产品的安全性,减少有偏见的算法决策等等。

面对AI“龙卷风”破坏力,白宫“软着陆”欧盟“硬防御”-iNFTnews

谷歌CEO皮查伊(左)与OpenAI CEO奥特曼抵达白宫

美国总统拜登在会议进行中“突然来访”,据白宫官员透露,他此前已经听取了关于ChatGPT的简报,还亲自测试过该产品。

会议内容虽然不对外公开,但会后,拜登在推特分享了一段他在会议上的讲话,“你们在做的事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巨大的危险”,他的另一句话颇值得玩味,“希望你们能指导我们,对于保护社会而言,哪些事是最需要做的”。面对科技突破和风险,这位美国总统似乎调低了政府姿态。

视频中的拜登发言也可以视作他对人工智能的表态:

人工智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工具之一,但是在抓住它带来的机会之前,我们必须首先降低它的风险。今天,我与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导者会面,讨论了在创新的同时负起责任以及保护民众权利和安全的重要性。

至于这些AI公司的大佬们对总统说了什么,并未见诸公开消息。但早早蹲守在白宫外的记者们堵到了OpenAI的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他几乎是这轮AI狂潮中“最靓的仔”,其公司研发的自然语言大模型GPT生成了一个风靡全球的文本对话机器人ChatGPT,这个产品从去年年底火到了现在。

奥特曼一边赶往白宫一边匆忙回答记者提问,他称,很激动能参会,并认为这些讨论是“重要也很及时”。在被记者问到人工智能的风险时,他信心十足,多次重复强调“我们可以应付,这是肯定的”。

面对AI“龙卷风”破坏力,白宫“软着陆”欧盟“硬防御”-iNFTnews

OpenAI CEO奥特曼被记者围堵采访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有信心。近日,有“AI教父”之称的杰弗里·辛顿 (Geoffrey Hinton)宣布从工作了10余年的谷歌离职,他“对过去的工作感到后悔”,AI学界的顶尖学者突然变成了AI风险的“吹哨人”, 辛顿警觉地指出,AI的持续发展会对人类构成威胁,并可能最终“导致人类灭亡”。

3月底,辛顿也在“呼吁所有AI实验室立即暂停训练人工智能系统至少6个月”的公开信上签过名。这封信受到科技圈精英广泛关注,其中就提到了政策制定者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角色,即加快“AI管理制度的开发”。一个多月了,签名的人数仍在增加,截至目前,签名总数已达到27565个,几乎较公开信刚发布时翻了一倍。

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美国政府也早在此次“白宫会谈”前开始行动。去年10月,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了《人工智能权利法案蓝图:让自动化系统为美国人民服务》(以下简称《蓝图》);今年1月,隶属于美国商务部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了《人工智能风险管理框架(AI RMF)》的1.0版(以下简称《框架》)。

《蓝图》除了阐释人工智能对公民权利的危害和案例,还列出了人工智能应遵守的五个原则:安全且有效的系统;算法歧视保护原则;数据隐私原则;通知和解释原则;人工选择、考虑和退出原则。《框架》旨在指导各机构在开发人工智能时降低安全风险、减少偏见和其他负面后果以及提高人工智能的可信度。

业内人士虽然对《蓝图》和《框架》的评价较为正面,但这两份文件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也没有监管执行方面的细节,仅供设计、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系统的机构和组织自愿使用。很多声音认为,想要真正让这些指导生效,美国国会应该推动人工智能相关立法,制定专门规范人工智能应用的联邦法律,以及更具体的实施细则。

欧盟推动欧洲《人工智能法》出台

美国还没有为AI立法,总统还在听取AI巨头的“指导”,相比之下,欧盟更雷厉风行,直接给AI风险分级、工具分类,甚至开始酝酿法律。

一向被诟病被“办事拖拉”的欧盟,最近在人工智能立法上进展神速。近日,欧洲议会成员已经就《人工智能法((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提案达成临时政治协议。5月11日,欧盟委员会将对协议进行投票;6月中旬,欧盟将进行全体投票。该协议如果顺利通过,将为欧洲《人工智能法》的出台铺平道路。

据悉,欧洲的立法者根据风险的不同级别对AI工具进行分类,使用AI工具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将根据风险级别承担不同的义务。比如,关于基础设施、执法、教育的AI工具就被认定是高风险的,这一类别的AI工具虽然不会被禁止,但使用者在操作中需要保持高透明度,使用前要完成风险评估,使用时还要向当局提供数据。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人工智能法》颁布后将产生全球影响,因为法案适用于在欧盟区内运行的所有人工智能系统,不管其供应方是来自当地还是其他国家。

相比欧盟,与美国比邻的加拿大,去年6月就提出了《数字宪章实施法案》,明确指出企业要在监管框架下开发人工智能系统。该法案包括三项内容:《消费者隐私保护法案》、《个人信息和数据保护法庭法案》和《人工智能和数据法案》。其中,《人工智能和数据法案》规定,拥有“高影响”的人工智能系统的组织,需要设立程序,以识别和减轻因这些系统可能使用有偏见的数据而产生伤害的风险。

在立法监管人工智能层面,美国政府这次显得慢半拍,甚至有点“假紧张、真支持”的意思。

上个月,美国商务部还在公开征求意见,要求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的问责措施发表评论。这个月,在白宫约见AI领域的四公司时,白宫官员宣布,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将拨款1.4亿美元用于新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白宫会议之后,副总统哈里斯在一份声明中首次提及了立法,“拜登总统和我致力于推进潜在的新法规以及支持立法,让每个人都能安全地从技术创新中受益。”他指出,政府、私营公司和社会其他方面必须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面对AI风险 美国手段为何不如欧盟“硬”?

立法前,“政府、私营公司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多方参与,给美国对AI的监管留下了超长的讨论时间,甚至有一些立法障碍还得从国会内部清扫。

面对AI“龙卷风”破坏力,白宫“软着陆”欧盟“硬防御”-iNFTnews

拜登出现在AI风险治理会议上

美国的立法机关是国会,而国会议员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构成了第一道鸿沟。当前,美国国会议员的平均年龄为59岁,其中1/4议员的年龄超过70岁。对于这一高龄群体,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实在颇具挑战性。

加州的共和党众议员杰伊·奥伯诺尔特 (Jay Obernolte)是国会里唯一拥有人工智能硕士学位的人。他对媒体表示,在讨论监管问题前,人们应该就“什么是危险的”达成一致,而这需要“对人工智能有深入理解”。“你会惊讶于我花了很多时间向我的同事解释:人工智能的主要危险不是来自眼睛射出红色激光的邪恶机器人”,奥伯诺尔特对此有点哭笑不得。

也有议员“活到老学到老”,现年72岁的弗吉尼亚州民主党众议员唐纳·拜尔(Don Beyer)正在攻读机器学习的硕士,企图将学识用于立法工作。他此前在国会提出过关于人工智能和面部识别系统的修正案,要求禁止执法部门用联邦资金购买面部识别技术,但结果不尽如意。

“大城市警察部门已经采用面部识别系统,但这些系统显示出了严重的偏见和不准确……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目前正在部署的技术还没准备好被如此广泛地应用,”拜耳在国会如此解释过,但这项法案未能获得支持,因为议员们认为这个问题“并不紧迫”。

除了政府内部共识,在外部,美国的企业界、学界对人工智能的看法也尚未达成共识。

要知道,这波AI“龙卷风”就是从美国公司中刮起来的,今年的2月,OpenAI、谷歌、微软以“日更速度”竞相争奇斗艳。微软手握ChatGPT,谷歌就推出Bard;微软用AI升级浏览器和搜索引擎,谷歌就开始酝酿纯AI驱动的搜索系统Magi。

两大知名科技巨头的竞争,也让全球看到了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优势与企业领导地位。这或许是美国在监管层面对AI显示出宽容态度的原因之一。

别看OpenAI 的CEO山姆·奥特曼、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都参加了白宫的会议,但他们仍然是通用人工智能(AGI)的信徒,虽然也承认AI的风险,但在商业与科技并行发展的思路下,他们更愿意让人们看到AI带给世界的改变。特斯拉 CEO埃隆·马斯克也在反AI的公开信上签了名,但这并不妨碍他囤积AI芯片以及支持刚刚收购的Twitter研发自己的大模型。

而在学界,科学家们站在了企业家的反面,最近持续输出AI带来的“末日论”。除了“AI教父”杰弗里·辛顿之外,图灵奖获得者约书亚·本吉奥等很多学界精英持有类似的悲观态度。

还有一些美国固有的“政治正确”在影响着政府对AI立法监管的进程,包括监管与创新之间平衡以及“国家竞争论”。比如,一些学者认为,过度的监管可能会阻碍人工智能发挥其全部潜力。而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曾对抵制AI进度的公开信表示反对,他给出的理由是暂停训练“只会让中国受益”。

如此现状下,欧洲在制定法律时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其他国家的公司“下狠手”,美国要考虑的问题就多得多。随着AI大模型应用的不断出现,AI“龙卷风”很难止息,科技推动力与新科技风险以“一体两面”的姿态卷向全球,考验各国监管能力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来源:元宇宙日爆
免责申明:凡iNFTnews网注明“来源:XXX ”或“编译:XXX”的文/图等稿件,均为本站转载/翻译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联系本站!本站转载/翻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收藏(0)
数字政通: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 AIGC 多模态产品正在有序研发中
上一篇
项目调研丨ENS发布六周年纪念POAP,一文了解ENS发展历程
下一篇
再想想
暂无评论
2023年 6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  
« 5月    
最新文章
2023未来元宇宙创新论坛暨FMIF创新博览会
共建Web3.0链上生态,汇付天下加速布局新赛道
Tiger VC DAO公布一周年投资标的,即将开启二级基金
MicroStrategy正在研究开发基于比特币功能的应用程序
加入NFT社群,了解更多NFT信息
标签
a16z Axie Infinity Bored Ape Yacht Club Coinbase CryptoPunk DappRadar Decentraland ENS Facebook GameFi Loot Meta Metamask Metaverse NBA Top Shot NFT游戏 NFT音乐 OpenSea play-to-earn Polygon Rarible Roblox The Sandbox Twitter VeVe Web3 以太坊 佳士得 元宇宙 加密艺术 加密货币 区块链 收藏品 数据 版权IP 科普 腾讯 苏富比 英伟达 蚂蚁链 融资 行业报告 观点 谷歌 资讯
搜索大战白热化:微软全面开放Bing Chat,谷歌或实现个性化搜索
liurui
14,759 0
“游戏+AI”的故事,“三七互娱们”还能讲多久?
liurui
21,203 0
ChatGPT与教育的未来
大力水手
22,138 0
从特朗普“被捕”到“巴黎世家”教皇 AI “致幻”引发真实性担忧
DeFi之道
19,021 0
  • 0
  • 0
关于我们

iNFTnews.com是一家垂直在NFT领域的全球性资讯平台,为您提供全面、专业且有品质的NFT、元宇宙、链游等相关信息资讯,致力于成为您开启NFT世界的第一站。

友情链接
吾爱元宇宙 链新
更多
寻求报道 隐私政策 工作机会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1-2023 iNFTnews. 专业的NFT信息资讯平台 浙ICP备2021024901号
  • 首页
  • 7*24快讯
  • NFT导航
  • 联系我们
# 元宇宙 # # Metaverse # # 收藏品 # # 资讯 # # NFT游戏 #
liur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