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Tnews iNFTnews
  • 首页
  • 7*24快讯
  • NFT发售日历
  • NFT导航
  • 专题
  • 联系我们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web3 › Web3.0会怎样改写营销与商业?

Web3.0会怎样改写营销与商业?

元宇宙之心
2022-07-26 16:16:05web3阅读 20,065

Web3.0会怎样改写营销与商业?-iNFTnews

图源:ogilvy

在小说《阿特拉斯耸耸肩》中,作者安·兰德构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现代乌托邦”,这个世外桃源由自私而精明的商人、科学家、艺术家等精英组成。在书中,“金钱至上”理念并没有导致乌托邦世界的道德堕落,反而让它有着田园诗般的诗意,和现实社会中的欲望的满足。

安·兰德后来被认为是“客观主义”哲学流派创立者,甚至被誉为“美国精神的代言人”。有趣的是,安·兰德所虚构的乌托邦世界,与当下Web3簇拥者的终极追求似乎同脉相连,去中心化、私有产权、DAO、NFT……我们似乎都能在安·兰德的乌托邦中找到相似的对应物。

柏拉图式的“乌托邦”与奥威尔式的“反乌托邦”潮流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此消彼长,而今天他们的焦点似乎停留在了Web3和元宇宙中。因此,我们不妨以此开场,探讨Web3、元宇宙对商业世界,以及对品牌营销可能的影响。

需要提示的是,由于市场对Web3的解读众说纷纭,尚未达成观念共识,笔者也在学习当中,本文也仅作为笔者的一家之言。

01 企业跟Web3有什么关系?

似乎人人都在谈论元宇宙与Web3,但并没有谁能够把这些概念说清楚,即使在从业者群体中,其实也不存在统一标准,甚至大家对“Web3”这个词都存在争议。

早在1998年,“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就第一次提出了Web3概念,但如今我们所讨论的Web3,显然需要基于区块链技术和元宇宙(全真互联网)背景下理解。按照2021年12月8日美国国会加密货币产业听证会上的通用解释,Web1.0是“只读”互联网,Web2.0是“读+写”的互联网,Web3.0则是“读+写+拥有”的互联网。

这种定义依旧充满争议,并且可能让人一头雾水,但重点却是清晰的——Web3能够帮助用户实现确权,而确权的基础就在于区块链技术,确权的应用场景主要指向了资产,尤其是数字资产。

区块链技术通过一套复杂而精巧的架构,通过算力的分布,实现了信息的难以篡改。也就是说,越是全球各地成员参与到区块链计算和共识之中,算力便越加去中心化,越难有人控制一半以上算力篡改整个区块链信息,保障链上信息的安全和公信力。我们几乎可以说,主流公链上的信息是不可篡改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可篡改的信息不仅能够实现确权,还能够保障某种“数字资产”的稀缺性,而这在过去任何资产类别中都无法做到。

例如黄金理论上可以通过工业合成(只是成本非常高,并不划算),也可以通过太空采矿的方式去获取(同样是成本问题),但如果在链上写入具体的数量代码,那么这些数字资产的数量在数学逻辑上就已经被锁定、无法更改。这种天然的通缩性质,让区块链数字资产(如NFT)可以被人为赋予基于人群共识的稀缺价值,当然也同样引发了不少炒作热潮。

数字资产的确权,意味着品牌能够借助资产(如NFT)直接指向用户的数字钱包,实现品牌与用户的直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DTC”(Direct to Consumer)。举例而言,从法律条款上讲,今天品牌公众号的粉丝用户并不属于品牌本身,而是属于微信平台,如果由于一些原因品牌的公众号被封禁关闭,品牌方其实也无力回天,真正的主导权依旧在于平台,但公链下的NFT可以帮助品牌绕过平台,直连消费者的数字钱包。

当然,NFT这类数字资产在营销执行层面也能延展出诸多不同的具体玩法,例如成为品牌的会员运营工具、与实物产品联动等,笔者曾在《品牌误读了NFT营销?》一文中有更具体的阐述。

02 Web3.0的商业范式转移

如果觉得Web1.0“只读”、Web2.0“读+写”、Web3.0“读+写+拥有”的概念解释过于抽象,我们不妨从企业的商业发展模式出发来理解,因为每一个时代阶段,都会对应着不同的商业范式,而Web3可能带来的商业范式迁移,其实也是令当下Web3从业者最为兴奋的地方之一。

Web1时代实际上是互联网早期阶段,此时互联网对商业的影响力较弱,企业的商业模式依旧以线下扩张为主。

我们可以说这个阶段的企业经营,遵循的是一种“渠道经济学”,需要不断通过线下门店、渠道的开拓,来实现产品销售半径的扩张,从而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在这种“渠道经济学”的商业范式之下,企业的主要课题往往就在于前端的经销商管理,以及后端的供应链管理、商品周转管理、现金流管理等板块。

也正是因此,Web1时代的企业成长往往需要依靠原始积累的不断“滚雪球”,有稳健且持续盈利的长青特性。而市场对这类企业的评估,往往也使用现金流贴现等框架,对于上市公司,使用PE等指标进行估值。

Web2时代则是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成为大众重要信息渠道的时代,同时供应链、物流等基建日趋完善,人们开始“数字化生存”,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开始相互渗透,企业的商业模式以线上为基点,向线下辐射渗透。

我们可以说在这个阶段的企业经营,遵循的是一种“流量经济学”,流量、用户的注意力成为商业发展的关键,线上电商渠道成为新品牌低成本冷启动的绝佳切入口。在这种“流量经济学”的商业范式之下,商业模型成为漏斗状,企业、品牌的所有营销运营动作,都需要带来流量,否则无法实现最终的转化,企业经营的主要课题,往往就集中在线上流量获取、流量转化,以及线上流量如何反哺线下渠道上。

因此可以看到,品牌的主要经营阵地已经从传统的线下街区/社区,转移到了“双微一抖”等线上平台。新消费品牌浪潮的出现,实际上便是“流量经济学”的一种结果,新消费品牌通过线上流量的铺盖、种草等营销方式的运用,实现了快速的扩张,甚至威胁到传统消费品牌的生存空间。当然,新消费品牌在后续发展中也面临了自身的问题,但那也是后话了。

“流量经济学”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对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的转移——从“利润”转移到“流量”。这在互联网平台公司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广告、电商、游戏三大互联网变现模式,本质上都是流量变现,从BAT到TMD的成长过程中,都可以允许用牺牲短期利润来获取流量,从而实现长期利润。

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新消费品牌的估值,更加趋向于互联网平台公司的评估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容忍企业用亏损换市场,而在传统的PE框架下,亏损企业无法进行估值计算;具有Web2属性企业的成长路径,几乎也是通过“BP-融资-再融资-上市”模式来实现。

Web3或将迎来新的商业范式的颠覆,但在当下这个时点来看,我们并不知道那会是什么。如果大胆做出预测,笔者认为那将是一种“产权经济学”,基于用户确权的商业经营模式。

从企业发展来看,Web3企业的成长路径或许将是先通过谋求品牌价值共识,然后通过社区的搭建和运营形成种子用户、共创共建,然后通过产品的发布来实现价值和生态扩张。

产权的清晰能够极大地解放生产力,提高商业世界运作效率,正如现代产权理论的奠基人、诺贝尔奖得主科斯所言“没有产权的社会是一个效率绝对低下、资源配置绝对无效的社会,清晰产权才能够保证经济高效率运转。”

在Web2“流量经济学”的框架中,其中一大弊病在于,企业通常将用户视为“流量”、“曝光”,而非“个体”,而在用户看来,品牌与自身的关系并不密切,将企业、品牌视为“服务”、“工具”,种种的价值冲突,催生了“天下苦流量久矣”的情绪。

一个合乎逻辑的预判是,Web3企业能够通过发行NFT等方式,让“用户”与“企业”实现产权上的利益统一,从而进一步激发用户本身的认同感和行动、传播能量。

同时,一个美好的期待是,在Web3的商业逻辑之中,流量开始变得没那么重要了,企业的估值也不再参考流量价值体系,而是更加看重用户社区(NFT社区)的相关指标,“去流量化”也或许能够让商业进一步回归本质。

03 品牌共识资产化

在《品牌误读了NFT营销?》一文中笔者曾指出,国内外的NFT生态并不相同:国内NFT大多基于联盟链,操作上重合规、去金融化,无法二次交易,NFT被称为“数字藏品”;而海外NFT基于公链,金融属性强,能够二次交易。这些不同点,可能让国内外NFT发展走向存在较大不同。

需要提示的是,我们下面讨论的部分内容仅针对海外市场,但在文章最后我们会再回来讨论国内市场。

在海外NFT生态的语境下,品牌NFT的出现,实际上推动了“品牌共识资产的证券化”,如果从金融角度来看,品牌推出NFT,实际上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变相的融资途径,而用户通过NFT交易,也能够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投资和退出。

也就是说,NFT等数字资产的出现,将一个企业转化为“独立经济体”,与外界资本市场产生金融联系。用户对NFT的确权,似乎类似于一种“股权”属性。

由于NFT具有金融资产属性,“万物皆可NFT”的潜台词其实就是万物皆可“to earn”(赚钱),那么不受管制的NFT自然会引发强烈的市场投机行为,这也导致大量Web3项目最终被验证为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的主要特征就在于“pay to earn”,先入局者的收益需要通过后入局者支付,再加上整个生态没有形成正外部性(或正外部性不足以抵消运营成本),最终新入局者的加入会不可持续,导致整体的崩盘。

大量所谓的NFT数字藏品的价值基础是“用户共识”,从整个社会贡献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并没有显著的正向价值,这也导致NFT项目屡次出现庞氏骗局暴雷。

即使是能够带来正向社会价值的项目,也容易被投机者的涌入而快速透支和崩溃,例如前段时间引起不少讨论的StepN,一个“run to earn”项目,或许其项目初衷确实是推动更多人热爱跑步、热爱健康,具有正向社会价值,但一旦大量投机者进入,项目方无法把控局面、无法维持“币价”稳定,最终被质疑为庞氏骗局。

可以说,如今的“庞氏骗局”如同“设计永动机”一般,可以被构建的异常复杂且难以看清,这也就让大量用户稍不留神就陷入其中,成为“韭菜”。

但相比于纯数字化的NFT项目,品牌随着企业的成长、产品的销售,服务越来越多的用户,让越来越多用户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其中具有显著的正向社会效应。也就是说,企业的成长、壮大,是一个正和游戏,因此品牌发布NFT所形成的交易博弈,整体是一个正和博弈——各方都有可能受益,没有输家。

企业成长发展的正外部性,便是品牌NFT模式能够持续运转的逻辑基础。因此,笔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进,相比于如今各类艺术家IP发售NFT,具有实物产品的企业/品牌更适合成为发布NFT的主角。

04 破解“不可能三角”

如果考虑Web3“代币”所带来的交易属性,Web3项目实际上成为了一个金融体,通过NFT、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eFi(去中心化金融)等一系列去中心化的创新构建起来。正因为其金融体的特征,笔者认为,在Web3项目的发展和与外界的交互的过程中,同样会遇到传统国际金融中的“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问题。

“不可能三角”由“欧元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提出,大意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和财政金融政策目标选择之间存在冲突,在金融政策方面,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能兼得。

如果用Web3项目来类比经济体,那么在“不可能三角“中,“资本的自由流动”可以对应“代币的二级市场交易通畅”,“固定汇率”可以对应“代币的价格稳定”,“货币政策独立性”可以对应“无法篡改的代币发行上链信息”。

也就是说,Web3项目无法同时实现二级市场通畅交易、代币价格稳定和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

笔者认为,“代币”价格的稳定,是Web3项目早期阶段平稳有序发展的一大关键,因为如果“代币”价格剧烈波动,会吸引大量金融投机者的参与,从而将项目推向投机工具,最终崩盘。因此,在海外二级市场被允许的前提之下,Web3项目若要有序发展,必须采用一种中心化的模式。

正是因此,海外大多数所谓的“Web3”项目(如OpenSea),实际上依旧没有完全做到去中心化,这类项目大多在Web2与Web3之间,有业内人士认为它们充其量是Web2.5。

最后我们反观国内的Web3行业,如果用乐观主义的视角来看,国内监管政策导致NFT二级市场交易受限,反而在“不可能三角”中能够推动“NFT价格稳定”和“(基于联盟链的)去中心化的公信力”二者同时实现。

也就是说,杜绝二级市场交易的监管,反而能够保障Web3项目的前期成长,抵挡金融投机者对项目成长的干扰,除了大众资产安全和金融合规的考量之外,也可以视为一种“幼稚产业保护”的策略。因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市场有可能会是Web3项目成长更重要和更优质的土壤。

当然,从纯理论上看,Web3的发展依旧需要NFT等代币的自由流通,未来国内NFT等代币能否在二级市场交易,依旧需要看相关监管政策是否变化。在这里笔者不妨大胆预测,等到国内Web3产业基础构建完善并具有一定成熟度时、大众对web3拥有足够认知后,相关代币的二级市场交易也或将逐步有序地放开,国内市场也将成为Web3世界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结语

不少业内人士谈论起Web3,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千禧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是的,当时互联网还是个新玩意儿,互联网概念一飞冲天然后迅速破灭。现在来看,当年我们对互联网的预测大多并不靠谱,但无法否认的是,互联网确实真真切切地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因此有人认为,如今Web3还处于一个极早期的阶段,我们现在对Web3的所有预测都是错误的,就像当年我们对互联网发展的种种预测同样错误,但无法改变的是,Web3的世界正在到来。


来源:元宇宙之心
作者:时趣
免责申明:凡iNFTnews网注明“来源:XXX ”或“编译:XXX”的文/图等稿件,均为本站转载/翻译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联系本站!本站转载/翻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收藏(0)
“流量+体验”白衬e数字时装节引领数字时装新变迁
上一篇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联合“稀识数藏”首创录取通知书+数字藏品
下一篇
再想想
暂无评论
2022年 8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 7月    
最新文章
一个Web3小白的“DAO漂流”
手机里的微信群,都在变成DAO
沃顿商学院推出常青藤联盟在元宇宙第一个认证项目
可能阻碍Web3的3件事
加入NFT社群,了解更多NFT信息
标签
a16z Axie Infinity Beeple Bored Ape Yacht Club Coinbase CryptoPunk DappRadar Decentraland ENS Facebook GameFi Loot Meta Metamask Metaverse NBA Top Shot NFT游戏 NFT音乐 OpenSea play-to-earn Polygon Rarible Roblox The Sandbox Twitter VeVe Web3 以太坊 佳士得 元宇宙 加密艺术 加密货币 区块链 收藏品 数据 版权IP 科普 腾讯 苏富比 英伟达 蚂蚁链 融资 行业报告 观点 资讯
可能阻碍Web3的3件事
iNFTnews深度精选
20,001 0
虚拟租赁是 Web3 的下一个发展方向
大力水手
16,024 0
Web2到Web3:社交网络的下一代
iNFTnews深度精选
20,007 0
WEB3创始人背景调查:名校大厂扎堆 连续创业的美国人成主流
iNFTnews深度精选
20,004 0
  • 0
  • 0
关于我们

iNFTnews.com是一家垂直在NFT领域的全球性资讯平台,为您提供全面、专业且有品质的NFT、元宇宙、链游等相关信息资讯,致力于成为您开启NFT世界的第一站。

友情链接
吾爱元宇宙 链新
更多
寻求报道 隐私政策 工作机会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1-2022 iNFTnews. 专业的NFT信息资讯平台 浙ICP备2021024901号
  • 首页
  • 7*24快讯
  • NFT发售日历
  • NFT导航
  • 专题
  • 联系我们
# 元宇宙 # # Metaverse # # 收藏品 # # 资讯 # # NFT游戏 #
元宇宙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