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采访/编辑:何小欣
同访:张总(妙奇互娱创始人)、东昉(币圈java工程师)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沉淀更有价值
感谢豆姐接受IT牛人圈儿的专访,请简单做个自我介绍。
您在创业前,在阿里巴巴工作了6年时间。可以给我们讲一下在蚂蚁金服的经历吗?
支付宝发展关键节点
2003年-2010年间,支付宝扮演的是网上支付工具,主要解决的是卖买双方电商交易的信任和效率问题。
2010年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宝身份合法化,用户数量超越PayPal,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电子支付平台。
2011年支付宝获得央行颁发的国内第一张支付牌照。
2013年余额宝上线。
2014年蚂蚁金服宣告成立。
2015年花呗、借呗、网上银行、蚂蚁财富上线。
2016年保险业务上线。
蚂蚁金服成为集理财、保险、借贷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集团。
我个人的职业经历也伴随支付宝的发展而成长,支付宝初期组织结构没有细分,因此当时负责的面也比较广,比如一开始做前端、后台、以及营销业务、银行对接,2011年参与支付牌照的申请,以及后来做余额宝等开放平台。
印象最深刻的是刚入支付宝的那几年,由于与银行合作的模式问题,支付需要跳转到银行界面,还需要借助U盾,支付成功率、客户感受度都非常不好,《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发布之前,我们很多的精力都是在与银行谈判,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与支付宝的需求并不匹配,2010年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宝迎来了春天,那一年四大行都与支付宝签订了合作,支付宝也推出了快捷支付,支付成功率快速走出泥潭,制约发展的瓶颈顺利打破。
后来,支付宝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蚂蚁金服成立以后,我作为项目经理,负责业务承接、业务拓展,也做过几千万的大项目。
虽然因为个人原因离开了阿里巴巴,但对阿里巴巴仍有很深的感情,也很荣幸见证蚂蚁金服从“蚂蚁到大象”迈出的关键步伐。欢迎阿里的同学联系我一起交流。
能给我们讲讲第三方支付体系吗?
账户维度:在银行基础上增加了更多互联网属性,这些属性包括客户属性、产品属性等比如说卡的属性、人的属性,那么后来这些属性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大数据,大数据标签、客户画像就为智能营销提供了更多的基础。
支付维度:支付核心最开始也是参考银行的规则,80%-90%与银行是相通的,只不过增加了互联网属性。
清结算维度:互联网的清结算与银行有所不同,银行是有很好的风控体系、监管体系,互联网的清结算更灵活、更复杂一些,兼顾用户体验,在银行清结算的基础上增加了更人性化的设计。
我对第三方支付公司和技术人员一直心存敬畏。以支付宝为例,2021年11月1日00:00至11月11日 00:30,天猫双十一成交额突破3723亿元,订单峰值达58.3万笔/秒,没有出任何错误,支付宝的数据都是实时的,平时大家说的kafuka、es在这些支付体系里面已经用了不下十年,支付宝的技术实力可见一斑。
因此,我认为支付行业的沉淀会更有价值一些,支付公司其实是很了不起的。
区块链能否落地生根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应用层面

区块链技术被描绘成为影响力有望超越互联网技术的下一代技术。您看来区块链技术目前到底应用如何,是否有过度炒作嫌疑?
我认为,区块链技术落地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东昉:区块链为什么这么火,核心原因是因为虚拟币被炒得价格太高,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这个行业,但其实区块链所带来的价值增量并没有太大,我本人并不是很看好区块链,我认为是被过度炒作化了。
元宇宙之所以依赖区块链,是因为没有更好的技术让元宇宙落地
很多人认为元宇宙的底层架构一定是基于区块链的,您怎么看?
按照设想,元宇宙是一个不停运转的、和现实同步的世界,人在元宇宙中的一切在现实世界中都有对应的映射,因此,数字资产和一套完整可运行的经济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区块链、比特币、以太坊的诞生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因此,现阶段研究者普遍认为,元宇宙经济体系的搭建是以区块链为基础的。
目前,市面上一些元宇宙概念产品,比如利用VR技术产生的虚拟试衣间,只是在试衣服这一环节实现沉浸和交互体验,后续的交易等服务没有实现,出现了断层,那这个元宇宙产品就是个半成品。这个连续场景的实现,也是要基于区块链,如果没有区块链,就不能完成连接和独立。
另外,如果要做元宇宙的话,还需要各种技术的融合,比如建模能力、业务场景的拆分,还有四维、五维数据来支持建模等等。
东昉:我认为,目前区块链与元宇宙的绑定,一是因为比特币有一个很大的值,价格很高;二是因为区块链“去中心化”理念与元宇宙刚好契合,因此很多人习惯性将两个东西关联起来,其实,随着技术的迭代,有一天区块链技术被其他技术替代以后,其实元宇宙不需要与区块链挂钩。我认为元宇宙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进行全虚拟交易,不需要一定跟线下打通。
豆姐:如果元宇宙完全虚拟,不能跟现实接轨的话,在投资方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平台盈利之后,所有的钱都在元宇宙里,投资人是否能够接受。元宇宙这个新兴概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停的探索、测试,前仆后继。
元宇宙的机会在大厂
您觉得目前在市面上有真正的元宇宙产品吗?
东昉:现在在做的产品,多是强加了个概念,与元宇宙关联起来,但是实际在做的还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而已。
听说你们公司在做元宇宙相关的项目,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吗?
第一阶段工作完成之后,再进行上层应用设计,比如空间设计、产品应用等。
到服务客户和社会阶段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您觉得个人和企业如何参与到元宇宙?哪个行业您比较看好?
首先还是电商、游戏、还有智能AI相关的方向,但是不排除展览馆、服务型行业、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全面开花,但一定是投入巨大的长期的烧钱项目。
张总:作为创业者,我更关注如何将元宇宙概念融合到现实项目中去,实现商业化落地。对商家来讲,他们更关心实现深层次盈利,对消费者来讲,更关心消费成本的降低,如何将元宇宙概念与产品结合,创造出让消费者普遍认知和接受的产品,是我们创业者需要关注的要点,下一步我们可以在商业化落地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来源:公众号IT牛人圈儿 免责申明:本文为本站转载/翻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联系本站!本站转载/翻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